邱旭瑜
现在,有条件引进现代管理制度的律师事务所,在数量上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所却依然为数不多,已经在管理上取得发展的律师事务所在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等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瓶颈。像民营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一样,成长和发展中最大的桎梏,就是“武大郎开店”,这也是现代管理制度在中国屡战屡败的死结和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症结。
“武大郎开店”式的死结和症结表现在:
一、权力本位思想严重,把管理的职能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这是存在于中国人潜意识中的一个规则:“权力等于地位和利益”,放弃权力就等于放弃地位和利益。于是,在中国人组成的团队或组织中,所有的人都会本能追求的第一境界是独揽大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抓权”;“抓权”不成就得“分权”,“分权”不成就得“捣蛋”,“抓权”、“分权”、“捣蛋”,再“抓权”—再 “分权”、再“捣蛋”直到“完蛋”。
一个组织发展初期只有责任大于权力,所以没什么权可以抓和分,一旦有了一定的规模有权可谋之际,那么立即就会出现上述为权力而奋斗的“三种人”。由于这“三种人”围绕着权力的明争暗斗,很快就会使组织或团队陷于无尽的内耗,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斗争中,整个团队或组织在不可思议结局中轰然解体。
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律师事务所也不例外,很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创业的发展后,原有的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立过汗马功劳的律师,最后都不得不选择放弃原来的律师事务所,原因在于权没抓到、权也没有分到,捣蛋又是件害人害己的事,没什么意义。还有一部分所,吸引不了也容不得优秀的专业人才,因为害怕挣钱多的人要权。已经有的团队也大多是“一人一天下”。
问题出在国人从潜意识到显意识中,充斥着两个字“控制”,不懂得也不善于授权和放权,根本也就没有这样的系统、组织、机制、制度和流程。因为没有这样的系统,所以权力就会陷于这样的怪圈: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权力之争导致中国人往往不习惯于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团队中总有一部分人刻意追求“高人一等”的生活。于是,爱好“平等”的律师就想出了更为务实的办法:为了避免权力之争之害,大家都“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在“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中,大家都以最低的付出维持法律定的律师事务所的形式的存在。
显然农贸市场式个体户联合体不可能做强、做大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何在一群世界上最具有独立和民主意识、最爱好平等和自由的一群中国律师中建立一套适用的组织管理系统,就成为摆在中国律师面前的课题。谁把这个难题解好了,谁就可以打开中国律师业发展的新局面,并成为中国式管理的成功典范。
当然,一切从学会授权开始。